我国围湖造田的现状是什么?
中国的洪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湖泊,自60年代以来被大规模围垦造田,加剧了湖区环境生态的劣变。湖北省的洪湖,1964年尚有水田83.2万亩,经多次围湖累计达30万亩,现存水面53万亩。由于湖容减小,严重减弱湖区的调蓄抗灾功能,以致汛期渍涝灾害频繁、低湖田土壤环境恶化,效益下降。
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健闸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围湖造田必须通过综合调查,保证湖泊生态的协调,发挥湖泊的调蓄、水产、农业和旅游等多种功能,以获得生态、环境、经济的综合效益。
围湖造田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实行退田环湖,退田还湖是将围垦湖边或湖内淤地改造成的农田恢复为湖面的工程措施。内陆湖泊具有调节江河流量的作用,有利于生态平衡。比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作为原来对长江洪水具有调节能力的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湖等湖泊,都因围湖造田而失去调节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都规定,不能盲目围垦,应逐步退田还湖。现在粮食产量高,不需要那么多农田,曾经的湖就是首要改善的对象。退田环湖的作用如下:
1.有效防止农民耕种时施加的农药、化肥等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2.退田还湖还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繁衍生物种群等作用.
3.水田生态系统的物种过于单一,退田还湖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